善良的人是一个好人,生而为人都应该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良知那么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也会遭到许多人的唾骂与厌恶。愿我们都做一个善良可爱的人,必读2023年小气和大方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的人品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小气与大方”。我们常常会评价我们的亲戚朋友或者同事是小气还是大方。当然,我们都喜欢大方的人而不喜欢小气者。
后来我到英国去,和英国的人探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结果他们感到惊讶:为什么中国人对大方和小气如此在乎?在他们对人的评价中,很少会考虑小气和大方。后来我才知道其中的道理。
小气和大方,都是基于一个人是否能无偿给予他人东西。如果是交换,便不存在小气和大方。所以,关键是“无偿”这两个字。我们要求别人大方时,肯定是指望别人给予我们东西,而小气是指他不愿意给或者给得很少。当然,都是指对方将自己的物质(或利益)无偿地奉献出来。说白了,小气,是因为得不到便宜;大方,肯定是得到便宜了。
但是,在西方人看来,人们都没有义务无偿给别人东西,而且也不指望别人无偿给自己任何东西。就是说,在他们的逻辑中,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我不指望你给我,我也没有义务将我的给你。如果我将我的给你,那是因为我高兴这样做,并不是要表现我的大方,也不是要你回报。如果你将你的给我,那是你自愿和你高兴做的,我并没有义务回报。这种观念甚至存在于成年的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中。在朋友和同事中就更加明显了。在英国常常有人愿意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而不是自己的子女。这样做并不会引起子女们的抱怨或者子女们没有理由抱怨。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关系似乎缺少亲密,但却避免了人情关系的矛盾。
而在我们中国,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果是你我不分,人情错综复杂。有时看上去大家的关系很亲密很客气,但实际上内心都很累。人们经常要揣摩:我应该给你多少才合理?你给我的回馈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些判断他人是小气还是大方。
我发现,在这方面我已经西化了。因为我如果给别人什么,我并不希望回报。当然,我也可能不给别人什么,此时,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因为我也不寄希望于别人给我什么。
我发现,当我不指望得到别人的东西时,我也就不会在乎别人是小气还是大方了。相反,如果别人要赠给我什么时,我会非常紧张地想:为什么要给我?是指望回报吗?如果觉得对方是乐意给我并不图回报,我会接受的。否则,我宁愿不要。因为,我并不愿意欠人情。同时,我要的东西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而不需要别人的馈赠。
真正的友谊不应该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吧。
这年头,生不容易,生活更不容易,希望你能够学会,以后在社会上混得如鱼得水,人缘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