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最新俞敏洪谈慢就业族:慢就业是一种成长迟缓症,如果您需要激励,这里就是您的最佳选择。困了累了,到这儿充充电,再继续往前走,人生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
好口罩,格力造!口罩购买
摘自公众号:老俞闲话
提问:如何看待和应对慢就业现象?
慢就业现象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统计,在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一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对于慢就业现象,我认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首先,中国教育体系一个最大的不成熟,来自于学生阶段的学科教育目的就是要考高分,对孩子的思想、品格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这样的偏重会导致孩子考上大学后,变成一个大小孩。
在中国,我们很难说大学生有成熟的对于自己前途和人生的思想。他们在高中拼命学习,到了大学失去主动性,开始混日子。四年后毕业,很多人都还没有认真地思考今后的人生,对前途缺乏成熟的看法。比如,往小了说,是自己的爱好、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往大了说,是怎么做生命才有意义。
原本16岁要懂得的道理,20岁才懂,20岁要应该学会的事情,25岁才明白,这可以归结为中国孩子的一种成长迟缓症。
这种迟缓让人迷茫。迷茫最直接的反映是:大学生不想找工作,不知道要找工作,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有人问,中国孩子的“病症”,国外的学生就没有吗?也有,但是情况略有不同。
国外很多学生在高中后,完成了一些与我们不同的任务。据我所知,美国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高中毕业以后是不直接上大学的。他们会有一年修整期,期间的任务就是去进行社会考察、打工、四处旅行。这些经历,给了他们想清楚再选择的时间,例如选心仪的专业、合适的职业等等。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乔布斯曾经在高中毕业后,去了印度旅行,他说自己在印度悟到了一些禅宗的道理。我们也可以推想这可能塑造了他独特的决断力和审美力。但是中国孩子大多跳过了这个过程,没有了对人生过程的思考,毕业后直接面对社会,所以才茫然不知所措,局促又犹犹豫豫,促生了所谓的“慢就业”的情况。
不过,我认为这种“慢就业”在中国是可以接受的。比方说,一件事情,不管你喜不喜欢,先扎进去做,让自己冷一冷,孤独一番。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不管是游学、支教、创业还是环游世界,先亲眼去观察世界,深刻地去理解世界,碰撞自己的人生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寻找一生的爱好,这也是合理的。
其次,慢就业也有它的好处:
第一,我们至少能够开始直面自己的未来。在不知道到底应该干什么的时候,给自己留了一段时间进行思考;
第二,有试错的机会。比如说你去游学、去支教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对这件事不太感兴趣,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这一年中间你至少可以做三四件事情来看自己到底真正的兴趣爱好在什么地方;
第三,去深度了解社会。为未来自己的工作、创业、研究打基础,可以说不无益处。
但也要必须避免一种情况:一直迷茫,不去行动;以慢就业为理由,实则找了个啃老的借口。那些靠父母供养,自己一无所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始终无法摆脱困境的人,终将变得越来越颓废、绝望、被动、懒惰,活生生变成一个巨婴。
所以,慢就业的“慢”应该有个期限,我认为最合理的是为期一年的修整期,在这个期间拒绝啃老、拒绝被动,主动思考,并付诸行动。
什么情况下可以去慢就业?我觉得,如果你在大学毕业后,还没想清楚,不妨来个有时限的慢就业。当然,如果你已经想清楚,并且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机会,那就尽力去投入自己的责任心,投入时间,投入勇气,你会发现自己无论是工作收获还是成熟的速度,都会加倍、加速。
所以,我更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去学习。如果工作了一两年以后,还是没有找到人生定位,那么建议你可以停止工作,休整个一年半载,喘口气好好想想,不要把自己逼太急。
总而言之,大学毕业,人生才刚刚开始。无论年轻的你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要记住一点:要让自己成长。成长,不光为自己,为父母,还为了未来能逐渐为社会做贡献。因为你会慢慢发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贡献之中。
当你彷徨时,可以进入励志人生瞅瞅,让你找到坚定的人生信仰;当你迷茫时,可以进入励志人生看看,让你重新找到奋斗的目标;当你失落时,可以进入励志人生逛逛,让你重拾生活的信心…每天一篇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