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最新事业成功可用的关系网,如果您需要激励,这里就是您的最佳选择。困了累了,到这儿充充电,再继续往前走,人生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
少数人的成功是因为他周边多数人的帮助,一个能取得多数人帮助的人,他的成功是容易的。一般来说成功有两条路:一是让人提拔和栽培;二是让人拥戴与推举。所以要攀龙附凤,向成功的人士学习。通过有计划的结识他人,跟这些人打交道,建立友谊,这其中的目的就是要拓展彼此所拥有的关系资源,让每个人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成功。失败的人总是会受到这样的责备:你就是不会做人,你做人很失败。
为什么有很多高学历的人做事情不成功呢?因为他们会处处依靠自己,这样其实也是不正确的。不平凡就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得很频繁,人际关系的经营也是这样的,就是要不断地经营自己的关系网,拥有自己的关系网,广结各类朋友,才能更有利于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内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大兴土木,水泥的需求日益俱增,价格也随之上扬,每桶市价由5元飞涨至12元,但仍然还是供不应求。此时,刘鸿生敏锐地察觉到水泥工业有利可图,于是决定办一家水泥工厂。刘鸿生办工业前,总是事先考虑到供、产、销和国际竞争等方面的情况,经过周密考察后,然后再着手进行。当时国内水泥工厂只有5家,其中华资3家,日资2家,年产水泥也只有130万桶。而国内每年的需要量估计约为200多万桶,缺额约100万桶,办一个年产几十万桶的水泥厂,销路绝对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原来水泥需求的缺额是由进口水泥填补的。刘鸿生也考虑到了外货的竞争问题。认为水泥是笨重物资,外货远道运来,费用昂贵。而国内就不同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成本较低,只要产品质量过关,就一定能同外货竞争。刘鸿生还考虑到制造水泥必须以大量煤屑作原料。煤的比重约为水泥的一半。而他手里有的是煤,不怕原料不够,并且正好又为销路不畅的煤屑提供了一个好出路。
刘鸿生决定好了创办水泥厂,就在他经过一个阶段的紧张筹备后,其他条件都具备了,但缺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需要一个地位高、名气大、资历深的大人物出面支撑局面。这是因为当时的水泥业在中国还是个新兴行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麻烦事很多。虽然说刘鸿生已稍有名气,但毕竟还是年轻资浅。为此,他就想到了老乡朱葆三,并登门造访。
于是刘鸿生就去拜访了朱葆三,在略叙了乡情并寒暄了一番后,刘鸿生就简明扼要地说明了造访的来意。
朱葆三不动声色地问道:“小老乡要办水泥厂,这个念头是怎么想出来的?”
刘鸿生回答道:“这是形势所需。据晚辈近期考察市场行情,我国建筑方式逐日西方化,而水泥则是西式建筑的主要材料,不但道路、桥梁、堤坝等建筑,就是日后的民宅、公馆也需要大量的水泥。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市场对水泥的需求定会日益增加,前景十分看好。”接着,刘鸿生向朱葆三汇报了当年中国的水泥厂家、产量、需求量和发展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我国所使用的水泥均为洋货,一半是来自西欧等国,一半是来自欧美附属国以及设在我国境内的几个厂家。直至欧洲战场战争发生,国外的水泥供应锐减,国内始得自产。
刘鸿生还说:“据晚辈考察调查,目前国内自产水泥的仅5个厂家,其中2个还是日资的。就年产量而言,华资三厂为100万袋,日资两厂约30万袋,合计也只有130万袋左右,而目前国内a href="http://www.173882.com/huati/aime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暧昧恳丫30万袋,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晚辈与诸君好友萌发办水泥厂的念头,实为市场所需。”
这时,朱葆三不动声色地问道:“如今欧洲战场战争结束已两年有余。若国外水泥再次大量卷土重来,不知小老弟将如何应对?”
其实,刘鸿生对此也早有准备。他从容不迫地说:“洋商的水泥均在万里之外,且多凭水运。一是路途遥远,费用甚高,即使成本再低,运到了中国也加高数倍。二是水泥笨重,又忌潮湿,重洋远渡,难免受潮降质。而国内自产,得地利之便,成本低质量优,即使与洋商抗争,亦能稳操胜券。为此,晚辈以为国外水泥即使大量卷土重来,也不可怕。”
朱葆三听后不觉点头道:“所言极是。水泥新业,潜力巨大,上海更无厂家,实乃一大缺口。只是……”老谋深算的朱葆三又提出新的问题:“只是中国人通此技术者为数寥寥。若无技术保证,质量就有问题。若是质量上不去,怎能与洋商抗争?”
刘鸿生深知朱葆三的厉害。幸好他早有所备,这才不慌不忙地道出一个水泥专家来。这个专家名叫马礼泰,德国人,现在时任湘北华记水泥厂工程师,与刘鸿生交情甚厚。只要刘氏一办厂,他即应聘前来,并可帮助刘氏企业派人去德国考察见习,并为其购买设备和培训人才。与此同时,资金方面经过几年筹集,刘氏已征得80万元以上,不过还有20万元至40万元缺口,问题不大。朱老能出多少算多少,不作强求。
最后,刘鸿生说:“现今已经万事俱备了,只要凭朱老一言定乾坤了,这水泥厂您说是办还是不办?”
朱葆三捻须笑道:“既然你筹谋的那么有方,胜券在握,我答应出面就是了。”
刘鸿生这次与朱葆三会面是很重要的。由于有朱葆三的出面主持,兴办水泥厂的一切手续,包括登记、注册等等,都办得十分顺利。同时,由朱葆三出面让清末状元、南通大实业家张謇入股,补足了预备资金的不足。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刘鸿生兴办水泥厂的消息,震动了英商设在上海的怡和洋行。因该洋行近年来一直在上海几乎是独家销售设在香港水泥厂的“青州”牌水泥,获利甚厚。而现在刘鸿生也要办厂了,这必然会涉及到对方的利益。怡和洋行对刘鸿生的水泥厂进行软硬兼施,但是都没有收到什么效果,最后看在朱葆三这块金字招牌的份上,英商也只好就此了事了。
当你彷徨时,可以进入励志人生瞅瞅,让你找到坚定的人生信仰;当你迷茫时,可以进入励志人生看看,让你重新找到奋斗的目标;当你失落时,可以进入励志人生逛逛,让你重拾生活的信心…每天一篇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