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熟的另一个名字,叫“孤独”
日期:2023-01-15 作者:admin 人气:

善良的人是一个好人,生而为人都应该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良知那么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也会遭到许多人的唾骂与厌恶。愿我们都做一个善良可爱的人,必读2023年成熟的另一个名字,叫“孤独”

那天的天气很冷,街上来来往往都是准备过圣诞节的人,我走进一家咖啡店,点了一杯咖啡,在氤氲的雾气里,我看着落地窗外手拉手的情侣和温馨的一家三口,发了一会儿呆。忽然有人问我对面的位置有没有人坐,我摇了摇头。那人把凳子搬走的那一刻,我看着空荡荡的对面,忽然觉得好孤独,前所未有的孤独。

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关于“孤独感”的描述。相信看到这段文字的你,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有点清凉、有点凛冽。

孤独感,大概是所有情绪中最奇怪的一种感受:们能够分享快乐,分享忧伤,唯独,我们无法分享孤独;我们一直都在努力逃避孤独,到头来却发现,根本就逃不开它。

终有一日,我们明白了:原来,孤独就是成熟的另外一个名字,其实它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甚至蕴藏了很多积极的意义。

孤独,是因为内心长出了铠甲

《孤独的城市》是英国女作家奥丽维亚莱恩在纽约深感孤独的时候,写下的一本书。

作者从几个当代艺术家着眼,以传记式的文笔曼妙地勾勒出每个艺术家在自己的生命中如何遭遇孤独、又是如何抵抗孤独。莱恩结合自己对孤独的一些感悟,深入地阐述了当下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一些孤独体验。

不过,更值得玩味的是,作者奥丽维亚莱恩写这本书的背景,也恰恰是因为孤独。

莱恩有一个异地恋的男朋友在纽约,为了一个爱情的承诺,她独自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纽约。在莱恩的计划里,她想到的是终于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纽约过上神仙眷侣的生活。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了她一个暴击,没错,她被那个曾经给她承诺的男朋友抛弃了。

在一个陌生城市里的一个老旧旅馆里,莱恩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甚至没有可供生活的积蓄,试问,还有什么境遇比这种体验更孤独吗?

莱恩大概也想过要逃避,可是逃往哪里?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孤独是对失去的、不在身边的爱的客体,所有怀有的痛苦的渴望。也就是说,即便莱恩逃回英国,她也终究无法改写已经失去爱人这个事实,而这,又恰恰是她孤独感的来源。

逃避不成,只能选择承受和面对。恰恰是勇于面对这份孤独的勇气,让莱恩沉醉到了另外一个有关艺术、城市与孤独的世界,从而完成了这本书的撰写。

有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很眼熟?

我们满怀着希望与憧憬,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原本我们预想着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可是走着走着却发现,怎么人生的路上不是路障就是悬崖?

然而,比这更糟的是,我们发现自己对这种境遇竟无人诉说。

和父母说吗?早就在漂泊中学会了“报喜不报忧”;

和朋友说吗?他们也都有自己的难处和问题;

和爱人说吗?真正爱一个人哪里舍得让TA和你共担压力?

于是,我们只能咬紧牙关,独自面对人生路上的这些风风雨雨。

孤独吗?

孤独。

但是也恰恰是这份孤独,让我们的内心生长出盔甲,独自面对命运的偷袭。我们在孤独中捍卫我们所爱的、我们珍惜的,然后一点一点地强大、成熟和圆满。

敢于孤独的人,都过着不迎合的生活

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孤独?

那是十几年前的往事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好朋友组织“七人行”中的六个都留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发展,只有王小白一个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就拼命瞄着上海,最后,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到某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上海总部去做审计。

在他出发的前一晚上,他在群里嚷嚷着“感觉好孤单啊,你们赶紧出来陪我去唱歌”,于是,七个人在KTV唱了一整晚。

第二天,在大家分道扬镳,各自踏上自己人生新旅程的路上,王小白在群里又发了一行字:还是好孤独。

群里静默了好一阵,没有人回复……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我的意思是说,你有没有在觉得自己特别孤独的时候,然后拼命让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孤独?

我相信,肯定是有的。

比方说,你看着周围的朋友们都结婚生子,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孤独,于是拼命相亲,碰见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人,不管有没有爱情,就毅然嫁了;

再比方说,同事们都在谈论热播剧,本来你对这种玛丽苏剧毫无兴趣,但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不合群,你还是强迫自己刷了几集,然后看似很狂热地和他们聊着这部剧……

可是最后你发现,你努力让自己不孤独的行为或决定,最终却神奇地将你置于更深的孤独之中。

我们那么努力让自己看上去不孤独,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孤独代表我们没有朋友,代表我们不受欢迎,所以我们拼命去证明自己不孤独。

任何情绪(励志鸡汤食谱 www.173882.com),都是我们体内的一种能量。

如果孤独是你人格里一种显著特质,而你却要去压制的它的时候,它起到的反作用力也会更强大,这就是为什么你努力证明自己不孤独,却反而更孤独的原因。

可是,孤独真的那么可怕吗?

王小白每次回广州,都会和我聚聚。他和我说,在他后来在上海的日子,他学会了不抗拒孤独,而是和孤独共处,而这,也让他找到了更多的生命能量。如今的他,是某家国际知名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几乎每天都在飞机上飞来飞去,他依然孤独,但是却更有力量。

事实上,当你敢于与孤独和解,不再抵抗它,你的内心就会升华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我。你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都来自内在的自己,所以也就无需取悦他人,而过上自己想要的、不必迎合的生活。

敢于主动选择孤独的人,早就在时间的打磨中,习惯了一切依靠自己,包括主宰自己的情绪。

尽管他们看上去可能有些与众不同,但也恰是这份不同,注解他们的独立与成熟。

孤独的人,都有一颗天真的灵魂

早些年在媒体工作的时候,采访过很多文化圈的名人,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崔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

崔老师是首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高校任老师。在任职期间,他开创了该校的设计专业,并且后来升至学院的院长,同时兼任校办企业某公司的总经理,做了一批久负盛名的设计作品。

在外人看来,崔老师的人生正在如疾风骤雨般地往上走的时候,他却突然做了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辞职,然后就消失了。

这一消失,就是四年,他躲在那座繁华都市的某个小村子里。他用之前的积蓄买了一栋二层小楼,并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专心致志地在里面玩起了“泥巴”——制作青花瓷工艺品。

我记得当年我问过他,为什么在疾风向前的人生中,突然停下来。他满脸纯净地笑着跟我说,“因为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之前那种喧闹的生活,然后突然有一天,觉得是时候了,是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就辞职了”。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寻,从残缺到圆满的过程。

我们在生活的历练中,慢慢地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适应什么,不适应什么。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勇敢的人,会尊崇自己内心,活出对生命的敬意。

就好像我的一位朋友,38岁了依然孑然一身,我总是忍不住好奇地问:“你总这么一个人,不孤独吗?”

“当然孤独啊!”她哈哈大笑继续说道,“但我在这孤独中舒适自在,我总不能为了你们假定的幸福标准,就随便将我的人生拱手相让啊!”

人活于世,最慷慨的方式,不就是把自己还给自己。不媚俗、不世故、不囿于条条框框,活得自在、安然、天真、热烈、真挚、绽放,这才是我们向往的圆满和成熟吧。

每一个看似孤独的人,内心都住着这样一个天真的灵魂,他们沉默而专注,只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倾尽全力,譬如梵高、譬如叔本华、譬如乔布斯,以及一切你能想到的所有伟大人物的名字。

有人曾经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但我却想给敢于孤独的人们唱赞歌,我们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这勇敢当属无上的光荣。

这年头,生不容易,生活更不容易,希望你能够学会,以后在社会上混得如鱼得水,人缘越来越好…